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07293"
黃金時代: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大潮開啟,心血管、分子診斷、影像是醫療器械創新的主要方向-華爾街見聞首頁資訊快訊行情日歷專欄百科討論科創板更多數據主題App下載商城VIP新用戶注冊,付費內容免費讀,包含:注冊登錄參與評論收藏微信微博上一篇:半世紀未有之大變局石油美元體系將終結?下一篇:33家上市銀行年報看樓市:超三成新增貸款流向房地產,房企開發貸增幅超個人房貸黃金時代: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大潮開啟,心血管、分子診斷、影像是醫療器械創新的主要方向來源:海通醫訊2019-04-0717:39重要提示:《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閱號發布的觀點...重要提示:《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閱號發布的觀點和信息僅供海通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海通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若您并非海通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我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要點:當我們的PD-1還在跟著外企做臨床推廣時,我們的創新器械如介入瓣膜、可吸收支架、磁控膠囊內鏡已經領先外企在國內率先上市,由國產廠家主導臨床推廣,我們認為從某種角度來說器械創新已經領先藥品創新了。美股過去十年器械牛股遠多于藥品,但國內創新器械卻不太受重視。經過十余年的積累,中國器械創新星火燎原,時代大幕正式開啟,我們認為創新器械將是未來十年國內醫藥投資最重要的主線之一。美股過去十年創新器械十倍股遠多于創新藥,國內器械創新進入黃金時代。美股過去十年(2009-1-1至2019-3-5)共誕生14支市值100億美元以上的十倍醫藥股,其中8支為創新醫療器械股票,包括直覺外科手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ILLUMINA(基因測序儀)、德康醫療(無創動態血糖監護儀)、愛齊公司(隱適美)等明星公司,3支創新藥股票,器械牛股遠多于藥品。反觀國內,過去十年漲幅前十的醫藥股票中,僅一支器械股票。我們認為并非器械市場需求不足,而是過去條件不具備。隨著國產介入心臟瓣膜、可吸收支架、磁控膠囊內鏡領先外企獲批,我們認為當前國內器械創新進入黃金時代,國內創新器械逐漸從metoo走向mebetter甚至firstinclass,器械創新值得高度重視。政策、資本、人才助力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大潮開啟。從2014年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實行以來,截止2019年2月末,共有218項產品納入創新器械特別審批,57個創新器械獲批,其中2017-18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創新產品審批時間大量壓縮。同時中國資本市場逐漸成熟為器械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18年醫療保健設備與技術融資201起,共296.05億元,創歷史新高。更重要的是中國二十余年的技術、管理人才積累為創新器械的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心血管、分子診斷、影像是醫療器械創新的主要方向。市場規模來看,IVD、心血管、影像是前三甲,從國內獲批的創新器械數量來看,心血管、分子診斷、影像都屬于前三甲,心血管、分子診斷和影像是創新器械的重要投資方向.我們認為心血管領域,介入瓣膜、可吸收支架和藥涂球囊皆為市場空間50-100億元的創新產品,競爭格局良好。我們認為左心耳封堵器目前處于推廣早期階段,人工心臟輔助裝置、心臟泵市場需求大,但國內尚處于早期階段.分子診斷領域,伴隨診斷國內發展方興未艾,多個創新產品獲批,液體活檢和無創癌癥早篩國內外尚處于行業萌芽期,國內企業可積極追趕,基因測序儀領域Illumina一家獨大,第三、四代測序技術還未發展成熟。其他方面,國產PET-CTMRI發展迅猛,國產替代持續提升。國產磁控膠囊胃鏡領先外企在國內獲批上市,我們認為在體檢和醫院市場滲透率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們估計角膜塑形鏡滲透率2015年不到1%,空間大。國產IVUS納入創新器械優先審批,值得期待。創新器械估值:NPV現金流貼現,與創新藥有三大不同。1)上市概率P一般更高;2)爬坡時間長但是渠道壁壘高;3)產品疊代帶來生命周期的延長,價格維護更好,不容易形成專利懸崖。風險提示。新品研發失敗風險,新品放量不達預期,新的競爭對手進入風險,醫藥行業政策風險。1.美股創新器械牛股輩出,國內器械創新值得高度重視美股過去十年(2009-1-1至2019-3-5)共誕生14支市值100億美元以上的十倍醫藥股,大多數為創新醫藥標的,其中8支為創新醫療器械股票,包括直覺外科手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ILLUMINA(基因測序儀)、德康醫療(無創動態血糖監護儀)、愛齊公司(隱適美)等明星公司,其他為3支創新藥和3支醫療服務標的。從業務上來看,8個醫療器械公司中,心血管和分子診斷公司最多,兩個主營心血管創新器械(愛德華生命科學、阿比奧梅德),兩個主營分子診斷(精密科學公司、ILLUMINAINC),皆為行業空間較大、創新活躍的領域。反觀A股,我們統計過去十年(2009-1-1至2019-3-5)醫藥行業漲幅前十公司(剔除借殼標的),創新標的僅有恒瑞醫藥一家,器械僅有魚躍醫療一家,創新標的稀缺。目前國內創新藥投資火熱,誕生了恩必普、阿帕替尼、埃克替尼等重磅創新藥,我們估計PD-1將爆發式增長。我們認為并非器械市場需求不足,而是過去條件不具備。隨著國產介入心臟瓣膜、可吸收支架、膠囊內鏡領先外企獲批,當前國內器械創新進入黃金時代,國內創新器械逐漸從metoo走向mebetter甚至firstinclass,器械創新值得高度重視。2.政策、資本、人才助力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大潮開啟2.1多項政策鼓勵創新,獲批器械逐年增多2014年是此輪醫療器械制度變革的元年,完成了歷時多年的行業母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修訂。新條例明確提出,國家鼓勵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促進醫療器械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推動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條例還從優化審評審批、減輕企業負擔、鼓勵創新等角度進行了一系列具體制度設計,為促進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和政策基礎。2014年藥監局還幾乎同時出臺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針對創新醫療器械設置“綠色”審批通道,縮短時間,革命性開啟了創新醫療器械審批新時代。2018年11月藥監局正式發布了《關于發布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公告》,在前版基礎上對器械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明確了審批程序和時間期限,提高了創新器械審批效率。此外,國務院、科技部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亦把創新器械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進一步鼓勵器械創新。自2014年開啟創新器械特別審批,截止2019年2月28日,共有218項產品納入創新器械特別審批程序,其中2017-18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分別納入了73、62個產品進入創新器械特別審批程序,2019年前兩月,已經納入17項產品進入特別審批,數量遠超2017-18年同期。截止2019年2月28日,共有57項創新器械獲批,其中2018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共21項創新產品獲批,2019年前兩月,已經批準3項創新器械。2017年起納入創新器械特別審批的產品呈現爆發式增長,為2018年后創新器械的獲批提供了深厚的積淀,我們認為中國創新器械時代正式開啟。我們統計了其中22個獲批的創新器械,平均審批時間約為330天,其中審批時間最短為多孔鉭骨填充材料,僅花了約40天時間審批,審批時間最長的為miR-92a檢測試劑盒(熒光RT-PCR法),長達737天。據CFDA統計,創新優先平均審批時間較其他普通三類首次注冊產品平均壓縮83天,創新產品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進一步縮短。2.2創新離不開資本,資本市場助推器械創新我們統計windPEVC庫中醫療保健設備與技術融資情況,2018年共融資296.05億元,創歷史新高。2018年共融資201起,亦創歷史新高。2.3二十余年人才積累是器械創新的基礎中國醫療器械創新離不開二十余年的技術、管理人才積累,從程京院士創立的博奧生物,較早一批留美歸國的常兆華、汪健先生回國創立微創醫療、華大基因等,到較新一代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張極、鄭立謀先生創立杰成醫療、艾德生物,再到技術和資本合作創立的啟明醫療、先建科技等,人才是創新的基礎。3.心腦血管、分子診斷、影像是器械創新的主要方向據EvaluateMedtech估計,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4050億美元,其中IVD、心血管和影像以526、469、395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位列前三。我們把醫療器械分成兩大類、五小類,耗材(高值耗材、低值耗材、IVD試劑(耗材))、設備(家用、醫用)。我們測算2017年全國醫療器械終端市場規模約6837億元,其中高值耗材1688億元,IVD試劑1308億元,醫療設備(影像為主)1680億元。我們統計獲批的57個創新醫療器械(截止2019年2月28日),其中心腦血管器械19個,占比33%,分子診斷和影像分別為14、6個,占比25%、11%,其他領域有神經、眼科、外科、骨科等。我們結合國內器械發展情況,提出我們的器械投資二維矩陣:市場空間+產品格局。我們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3類創新器械,按照市場空間及產品格局進行分析,從市場空間來看,液體活檢、人工心臟、角膜塑形鏡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從競爭格局來看,人工心臟、液體活檢國內處于萌芽階段,尚未大規模應用,市場格局好。介入瓣膜、可吸收支架等具有良好的競爭格局和較大市場空間。基因測序儀、PET-CTMRI、血管內超聲、角膜塑形鏡屬于國產化率低、國產替代空間大的器械。3.1心血管領域心臟介入主要包括PCI、心律失常、先心病、心臟瓣膜、左心耳封堵,我們估計2016年全國心臟介入市場規模約286.2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其中PCI、心律失常市場規模分別為175、103億元左右,介入瓣膜及左心耳封堵器市場規模雖然不足1億元,但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潛力大。3.1.1介入心臟瓣膜隨著人口老齡化,瓣膜性心臟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目前傳統外科手術治療仍是重度瓣膜病變患者的首選治療手段,但存在創傷大、術后死亡率、并發癥較高等風險。近年來,經導管瓣膜置入修復術逐漸成熟并廣泛應用,尤其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TAVRTAVI)和經導管二尖瓣夾合術(MitraClip)的循證學依據較為充分,創傷大大減少,得到了歐洲和美國心臟瓣膜疾病治療指南的推薦,是心臟瓣膜疾病介入治療領域里程碑式的進展。自1992年Andersen等成功開展動物實驗后,2002年Cribier等首次將TAVR應用于人體并取得了成功,此后TAVR技術快速發展。我們估計全球累計開展TAVR例數超過40萬例。應用的瓣膜類型主要有愛德華生命科學的Sapien、美敦力的CoreValve、波士頓科學的Lotus和雅培的MitraClip。其中全球最具代表的公司是愛德華生命科學,目前其經皮介入人工心臟瓣膜系統Sapien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我們估計價格超過3萬美元,2018年其介入人工心臟瓣膜收入22.87億美元。截止2019年,3月5日,愛德華生命科學市值355.7億美元,10年漲幅達11.5倍。TAVR適應癥也由無法外科手術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拓展到高危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再到中危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我們認為最后有望拓展到低危組。在我國,自2010年葛均波院士成功完成了國內首例TAVR以來,2014年TAVR的數量超過150例,2017年阜外醫院共完成TAVR62例,總例數超過200例。目前國內TAVR屬于早期階段,但發展勢頭迅猛,我們估計2018年度國內完成近1000例TAVR。目前國產的杭州啟明醫療的介入人工心臟瓣膜系統Venus-A-Valve和蘇州杰成醫療的介入人工生物心臟瓣膜J-Valve已經通過創新器械特別審批在2017年獲批上市,愛德華生命科學的Sapien正在CFDA審批,微創的VitaFlowValve正在臨床試驗。其中我們估計啟明醫療Venus-A-Valve介入瓣膜售價超過20萬元,據啟明創投,啟明醫療已經開始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的研發,包括全球首創的預裝載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Venibri,以及具有可回收功能的全新輸送器系統以及腦保護裝置。主動脈瓣狹窄是常見的心臟瓣膜病之一,隨著年齡明顯增長,特萊姆瑟研究發現50-59歲患病率為0.2%,59-69歲為1.3%,69-79歲為3.9%,79-89歲為9.8%。據《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中國專家共識》,我國主動脈狹窄患病率可能明顯低于歐美。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約2.5億人。如果60歲以上人群按1%患病率計算,約250萬人患主動脈瓣狹窄。目前介入瓣膜僅適用于中高危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我們估計未來有望拓展到低危患者,我們按照每年2%的滲透率,即5萬人行TAVR,假如未來價格降到15萬元,我們估計為75億元市場。隨著技術進步,我們估計未來瓣膜介入技術有望拓展到低危、中度主動脈狹窄,或者拓展到肺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等領域,瓣膜疾病多為老年退行性病變,隨著人口老齡化,患病率可能進一步提升,適用人群進一步拓展,由此我們估計介入心臟瓣膜為一超百億元市場。3.1.2可吸收支架心臟支架屬于技術含量高、典型的創新驅動型產品,需要不停地更新換代,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只有擁有強大創新能力、不斷地推出新的產品的企業,才能最后存活,贏得市場。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用于治療冠心病,拯救數千萬患者生命,從誕生開始經歷了4代技術。第一代,單純球囊擴張技術:發明于1977年,1980年后期開始在臨床廣泛應用,缺點是擴張后容易回縮,術后狹窄率高。第二代,金屬裸支架:1993年誕生后解決了單純球囊擴張后“回縮”的問題,迅速成為主流,1998年75%的PCI會在球囊擴張后植入支架,目前這一比例提升至85%以上,但是術后狹窄率仍然較高。第三代,藥物涂層支架:即在支架表面涂上紫杉醇、西羅莫司等抑制增生藥物,跟金屬裸支架比,可以顯著降低術后再狹窄率,2002年上市后迅速替代上一代金支架,目前70%以上的冠脈支架為藥物涂層支架,國內這一比例接近100%。實際上,藥涂支架也經歷了至少兩代:3.1普通藥涂支架;3.2.1可吸收載體藥涂支架(吉威excel、微創Firehawk),3.2.2無載體支架(Nano,易生科技Tivoli,垠藝)。第四代,可吸收支架:部分解決了支架術后再狹窄難以干預的問題,最早由雅培研發的Absorb于2012年底在歐洲上市,截止2014年,全球植入Absorb患者超過2.5萬人,2017年因商業原因雅培停止第一代可吸收支架生產,轉而研發新一代可吸收支架。目前可吸收支架由于材料上的限制,目前適用于部分人群。當前藥涂支架最大的問題是再次狹窄,一般來說,西羅莫司藥涂支架植入5-10年后TLR(靶血管重建)達10%,也就意味著,植入藥涂支架5-10年后,10%的患者會出現再次狹窄,還需要再次手術,再行手術非常棘手而且效果較差。與藥物洗脫支架相比,完全可吸收支架的最大優點在于植入后2-3年可降解,再次干預容易,因此特別適合支架術后再狹窄風險高的患者(如年輕患者),此類患者植入支架后可能5-10年后出現支架內再狹窄,需要再次干預,如果里邊有金屬異物,則干預困難;如果支架已經被吸收,則干預起來相對容易得多。據CCIF2018,2017年全國完成PCI75.3萬例,植入支架113萬枚左右,我們估計2023年國內PCI達141萬例,植入支架211萬枚,假設可吸收支架能達到9%滲透率,即可吸收支架市場為19萬枚,可吸收支架市場空間超過50億元。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NeoVas可吸收支架已經獲批,華安Xinsorb和微創Firesorb還未申報生產,雅培可吸收支架在中國撤銷注冊,我們估計未來呈現寡頭競爭格局。3.1.3藥物球囊支架內再狹窄(ISR)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中的一個棘手的問題。藥物涂層球囊(DCB)作為一種新的介入治療技術已被多項臨床試驗證實其在多種冠狀動脈狹窄病變、小血管病變、分叉病變、ISR等方面的療效和安全性。跟普通球囊比,藥物球囊表面上涂有抑制血管內生增生的紫杉醇等藥物。目前國內獲批的藥物球囊有貝朗的新普力(2009年)和大連垠藝輕舟(2017年),據垠藝的BEYOND研究:在222例冠脈分叉病變狹窄患者中,9個月冠脈造影及臨床隨訪觀察發現,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輕舟顯著降低了病變狹窄程度(22.3%vs.34.6%),并顯示出對于狹窄病變具有一定的正向治療作用(晚期管腔丟失:-0.06±0.32mm)。據Evaluate,2018年貝朗藥物球囊新普力在日本使用量超過5000個月,即年使用超過6萬枚,相當于藥物球囊使用滲透率為476枚百萬人,并保持增長。假設國內藥物球囊使用滲透率為200枚百萬人,則有近30萬枚空間,按2萬元枚算,市場空間約60億元。3.1.4左心耳封堵器左心耳封堵器用于治療非瓣膜性房顫患者,通過封堵左心耳,避免渦流引發血栓形成,以減少腦卒中、腎栓塞、下肢栓塞發生風險,達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在中國30-85歲居民中,房顫患者病率為0.77%,現在房顫患者總數超過600萬,阜外醫院一項權威研究發現,非瓣膜性房顫占比65.5%。目前防止房顫引發栓塞的治療主要有抗凝(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等)、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抗凝存在患者依從性差、出血風險高等不利因素,射頻消融存在價錢昂貴、需多次治療,只適用于約50%患者。左心耳封堵術為治療房顫的有效替代方法,可用于不能抗凝或不愿意抗凝的患者。我們估計未來可能5%非瓣膜性房顫患者(20萬)會接受左心耳封堵術。競爭格局來看,國外主要有波士頓科學的WATCHMAN、圣猶達ACP上市,其中WATCHMAN、ACP已在國內上市,國內先健科技的LAmbre已在2017年上市,我們估計上海形記即將申報生產。據CCIF2018,2017年中國左心耳封堵手術完成成2214例,WATCHMAN植入1698例,ACP封堵器植入448例,先健Lambre于2017年6月批準,2017年植入68例。我們估計左心耳封堵器單價為5-7萬元,2017年市場規模超過1億元。3.1.5人工心臟心臟輔助裝置心力衰竭已經成為了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美國心臟協會2013年的統計顯示,因心衰而死的患者約占總死因的19。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我國心衰患者450萬人,目前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心衰終極治療方法當屬手術進行心臟移植,但由于供體的數目遠遠少于需移植的心衰患者數,大量的心衰患者在等待供體的漫長過程中死亡。心室輔助裝置人工心臟(VAD)近年的飛速發展,為延長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時間,從而爭取更多心臟移植機會,或者是直接維持患者生命提供了新的思路。人工心臟的發展也從最初模擬心臟的脈動流人工心臟演變成現在主流的連續流人工心臟,在連續人工心臟中,又可以按照軸承分為機械接觸、液力懸浮和全磁懸浮。上世紀60年代,人工心臟首次被用于臨床。據SeventhINTERMACSannualreport:15,000patientsandcounting,2014年美國植入人工心臟的數目超過2500例,一年總體生存率80%,兩年生存率超70%。人工心臟領域全球最老牌,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當屬Thoratec。脈動流人工心臟HeartMateI于2003年被FDA批準用于永久替代治療,給心衰患者帶來新的選擇,但仍具有體積大,耐久度差等弊端,治療效果亦不如心臟移植。二代連續流人工心臟HeartMateII于2010年被批準上市,改善了其體積與耐久度,但血液相容性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三代的HeartMateIII在2017年被FDA批準上市,我們認為有望大幅解決血液相容性的問題。Thoratec2015財年銷售額達到4.78億美元,凈利潤達到5039萬美元。我國人工心臟研發火熱,目前進入創新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的有重慶永仁心醫療的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蘇州同心的心室輔助裝置、長治市久安人工心臟科技的心室輔助系統-植入式軸流血泵、航天泰心科技的植入式磁液懸浮心室輔助裝置。其中蘇州同心醫療的最新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產品CH-VAD在中國進行的6次山羊實驗和美國進行的8次牛的實驗中均取得了100%的成功率,并和胡盛壽院士團隊配合在阜外醫院通過人道主義豁免程序審批完成了三例手術,患者術后均健康存活,其中一例在五個多月后進行了心臟移植,另一例在五個月后心臟功能恢復,去除了心室輔助裝置。從已經公布的參數看,CH-VAD跟HeartMateIII、HVAD比較很有競爭力。我們估計目前美國一套人工心臟的售價在10萬美元左右。據心血管病報告2017,2016年我國心衰存量患者450萬人,2016年中國大陸心臟移植登記例數共計2149例,大大受限于心臟供體。假如未來每年人工心臟使用達到5000例,單價10萬美元左右,我們估計就是30億元以上市場。我們估計如果技術進步,滲透率進一步提高,則市場空間更大。3.1.6心臟泵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或需要進行高危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進行治療的患者需要進行短期的心臟功能輔助,為患者進一步治療或康復爭取時間。跟人工心臟心室輔助裝置比,心臟泵使用時間較短,一般5-7天,植入創傷小。在心臟泵領域,Abiomed(阿比奧梅德)公司的Impella系列產品罕有對手。Impella系列產品的工作原理是將一支軸流泵放置于患者心腔內,使血液沿管道流入升主動脈,維持包括冠脈在內的全身的血供。2001年Impella產品就獲得了歐盟的CE認證。FDA于2008年批準了Impella系列產品用于需要PCI的患者。時至今日,廣泛應用的Impella系列產品主要包括Impella2.5、5.0、CP和RP系列。相對于傳統的人工干預心功能方法,如ECMOCPS、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等,Impella有其獨特優勢。從安全性上看,Impella產品只需在單一點進行血管侵入,無需心臟穿刺,同時其介入動力依靠主動的血流動力學而無需強心劑,故極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死亡率。此外,Impella產品使用時無需心率同步化,極大降低了操作復雜性。根據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首次使用Impella的操作者與熟練操作者操作時間無明顯差異,平均手術時間小于10分鐘。我們估計Impella系列產品平均售價約為每套2.3萬美元。由于其絕對優勢的產品,Abiomed公司的財務數據良好,2018財年其總收入達到5.9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3%,毛利率達到83%,其中Impella系列產品銷售額達到5.71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5%。截止3月5日,Abiomed市值152.5億美元,10年漲幅達19.6倍。目前國內市場尚沒有可與Impella產品線競爭的同類競品。但從Impella產品過去十年的驚艷表現,我們認為在中國的空白市場上心臟泵系列產品未來定大有可為。3.2分子診斷2017年全球IVD市場約526億美元,2016年國內IVD試劑市場約1308億元,我們估計分子診斷占IVD約10-20%,是IVD領域最具創新力、增速最快的領域。3.2.1伴隨診斷伴隨診斷(CDx)是一種與靶向藥物相關的體外診斷技術,主要通過測量人體內蛋白、變異基因的表達水平,了解不同患者對特定藥物的治療反應,篩選出最合適的用藥人群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治療。伴隨診斷,顧名思義,可簡單理解為伴隨靶向藥而展開的診斷,1998年第一個伴隨診斷Her2neu試驗與乳腺癌藥物赫賽汀同時獲批。目前伴隨診斷主要用于肺癌、結直腸癌領域,截至2018年4月,已有多種靶向藥物伴隨診斷系統被FDA批準用于實際臨床工作,常見適用伴隨診斷的藥物及其靶點如下圖,靶點主要有EGFR、ALK、KRAS、BRAF等。根據Visiongain的測算,2021年伴隨診斷器材和診斷試驗服務的市場價值估值將達到113.6億美元,2015年-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2%。Visiongain預計,到2021年,除歐美以外的其他地區占比有望上升,屆時中國的市場份額預期可達到6.5%,測算下來中國伴隨診斷市場大概50億元。高通量測序技術又稱“下一代”測序技術(NGS),以能一次并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和一般讀長較短等為標志。NGS在檢測未知序列、未知突變、高通量多位點檢測方面是更好的選擇,與伴隨診斷領域常用的PCR技術相比,適用于諸如BRCA等有上千個突變位點的靶點檢測。NGS作為伴隨診斷領域一大研發熱點,2016年以來在美國已有4款產品獲得FDA批準上市。中國在NGS的研發上緊隨美國的腳步,2018年,燃石醫學、諾禾致源、南京世和、艾德生物的NGS伴隨診斷產品相繼獲批,前三家公司的NGS產品均僅適用于非小細胞肺癌,針對EGFR、ALK以及ROS1上的基因突變,艾德生物獲批的伴隨診斷產品人類10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跨癌種檢測,納入了KRAS野生型的檢測以應對結直腸癌。我們認為NGS伴隨診斷產品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作為PCR產品的重要補充,將主要運用于突變點位較多的基因檢測以及腫瘤檢測大panel平臺。由于成本較高、操作復雜,并且存在融合基因陽性檢出率低于PCR等技術瓶頸,未來伴隨診斷幾個技術平臺將繼續共存,且現階段(3-5年)伴隨診斷仍將以PCR技術為主導。3.2.2基因測序1975年誕生的基因測序技術為人們從基因水平上篩查疾病,診斷病因奠定了技術基礎。幾十年來,基因檢測技術不斷提高,尤其是在21世紀初,以Roche公司的454技術、illumina公司的Solexa,Hiseq技術和ABI公司的Solid技術為標記的第二代測序技術誕生了。第二代測序技術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的同時,還大幅提高了測序速度,并且保持了高準確性。在此之前完成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需要3年時間(人類基因組計劃耗時13年),而使用二代測序技術則僅僅需要1周。現在,基因測序的成本已經進一步降低,2014年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已經降至1000美元以下,隨著IlluminaNovaSeq系列測序儀的推出,我們估計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至約100美元。三四代測序技術相對于第二代測序技術而言,在讀長和測序速度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在通量和準確度上目前有一定劣勢。低廉的價格使得基因測序能夠被大規模應用于臨床診療,尤其是癌癥、產前診斷和遺傳病領域。因此,基因測序技術及相應的儀器在中國乃至全球均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據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近幾年來基因測序市場飛速發展,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59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20年將達到13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7%。目前全球最大的測序儀廠商為美國的Illumina公司,2017年Illumina收入27.52億美元,其中測序儀5.15億美元,試劑等17.53億美元,服務等4.63億美元。2017年Illumina占全球基因測序儀80%以上的市場份額,Illumina的HiSeq2000是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測序儀。第二代測序技術發展初期出現多強爭霸的局面,如Illumina、Thermo和Roche,但是隨著優秀產品的不斷壯大以及重大并購事件的發生,行業集中度不斷增加,形成了強者恒強的局面。在2017年之后,借助于HiSeq系列測序儀升級和推廣,Illumina不斷蠶食其他廠商的市場份額,逐漸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2018年Illumina以約12億美元收購PacificBiosciences,將PacBio的長讀長測序技術與其自身的高通量、短讀長測序平臺相結合,以繼續保持優勢。PacBio的產品讀長平均可達30kbp。我們認為有望成為第四代測序技術的是納米孔(Nanopore)測序技術,跟傳統測序儀機制不同,當像DNA或RNA這樣的分子穿過納米孔時,它們會對電流帶來干擾。該信號會被實時分析,用以確定正在通過納米孔的DNA或RNA鏈的堿基序列。該技術具有長讀長(可達2Mb)、實時、小型化等特點,不過目前PacBio及OxfordNanopore測序技術的準確度還待進一步提高。3.2.3液體活檢液體活檢是指利用人體體液作為標本來源檢測獲取腫瘤相關信息的技術。相比于傳統侵入式組織活檢,液體活檢具有依從性佳、標本易獲取、特異性好等優勢;更重要的是,其能有效克服腫瘤異質性,可有效實現精準的腫瘤輔助診斷、實時監測、療效評價及預后判斷。因此,液體活檢有望成為癌癥早期輔助診斷、伴隨診斷、治療監測及預后評估的理想技術。液體活檢主要包括循環腫瘤DNA(ctDNA)、循環腫瘤細胞(CTC)和外泌體等檢測,其中ctDNA與CTC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兩類液體活檢靶標。ctDNA是指人體血液循環中攜帶有腫瘤特異性基因突變、缺失、插入、重排、拷貝數變異及甲基化等信息的DNA片段,其主要來源于壞死或凋亡的腫瘤細胞、循環腫瘤細胞或者腫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CTC是指自發或被動地從實體腫瘤病灶脫落進入到血液循環的腫瘤細胞。作為腫瘤轉移復發的“種子”,CTC攜帶有大量與腫瘤發生、發展、轉移以及耐藥相關的信息。目前,實驗室常用的ctDNA檢測技術包括擴增受阻突變體系(ARMS)、二代測序(NGS)、數字PCR(dPCR)和核酸質譜檢測等。ARMS方法是目前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準可用于臨床ctDNA檢測的方法,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相對普及。由于NGS方法在技術與成本方面存在瓶頸,使得ARMS在檢測諸如EGFR等已知突變中具有明顯優勢。針對未知突變的發掘,NGS方法則具有其他方法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據《非小細胞肺癌NCNN指南2019年第1版》,游離細胞腫瘤DNA檢測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特異性,但顯著缺乏敏感性,假陰性率高達30%。根據《液體活檢在臨床腫瘤診療應用和醫學檢驗實踐中的專家共識》,目前國內液體活檢僅用于無法獲取組織標本的患者,ctDNA可用于指導肺癌EGFR靶向藥物選擇與伴隨診斷,其他尚處于科研探索階段。據液體活檢的“獨角獸”Guardant估計美國液體活檢的市場空間超過350億美元。其中晚期腫瘤市場空間60億美元,腫瘤患者監測市場空間150億美元,腫瘤早期篩查空間180億美元。2018年Guardant收入0.9億美元,同比增長82%。2018年末Guardant和阿斯利康達成一項合作協議,將為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開發一種Guardant360CDx檢測,并且尋求FDA批準。這項檢測將使用微創血液檢查發現能夠對奧希替尼產生響應的患者。Guardant同時會利用GuardantOMNI平臺開發基于血漿的腫瘤突變負荷(TMB)評分CDx測試。這一測試將用于預測患者對阿斯利康腫瘤學研發管線中免疫療法和靶向療法的響應。美國FDA已經授予GuardantOMNI診斷儀器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用于檢測基于血漿的TMB評分。另一方面,CTC發展并不順利。CellSearch是計數分析CTC的產品,由美國強生公司開發。它是全球第一個經過FDA(2004年獲批)和CFDA(2012年獲批)批準用于惡性腫瘤疾病管理的CTC的商業化產品,CellSearch循自2016年初開始停止銷售。我們認為,目前液體活檢成熟產品少,大部分處于早期階段,市場空間大,能否提高特異性和敏感性直接決定未來行業空間。3.2.4無創癌癥早篩美國的精密科學公司(EXAS)的Cologuard代表了無創癌癥篩查的技術前沿,EXAS于1995年成立,200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2014年,FDA批準Cologuard作為首個結直腸癌早篩方法。EXAS通過分析糞便DNA和便血中的生物標志物來篩查結直腸癌,通過大量臨床試驗證實,Cologuard在普通風險人群中篩查結直腸癌的敏感性為92%,篩查結直腸癌癌前病變的敏感性為69%,整體特異性為87%,得到美國癌癥協會(ACS)及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推薦。Cologuard推薦在50歲及以上普通人群作為結直腸癌早篩的一種方法,能夠很方便在家里自主開展,只需取一管糞便寄往檢測中心即可,三年進行一次篩查。EXAS2017年報重估計如果美國8500萬50歲以上的人群有40%進行結直腸癌早篩,每三年進行一次,每次價格為500-525美元,則結直腸癌早篩市場高達55億美元。2018年EXAS收入4.54億美元,尚未實現盈利,市值約111.8億美元(2019-3-5),漲幅154.9倍,為過去十年漲幅最大的醫藥股(110億美元市值以上)。3.3影像我們估計2017年全國醫療設備市場達1680億元,包括CT、MRI等影像設備。3.3.1PET-CTPET-MRIPET-CTPET-MRI是將PE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和CT、MRI(核磁共振成像)結合起來的一種技術,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如腫瘤、心肌缺血),而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由于價格昂貴并且帶有放射性,2018年以前,PET-CTPET-MRI屬于甲類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證需要由衛計委頒發,每5年規劃設備配置數量,且配置量較少,因此國內的PET-CTPET-MRI市場仍然較小。據《2018年全國核醫學現狀普查結果簡報》,截止2017年我國共配置PET-CT僅298臺,相對2015年增加58臺,我們估計2017年全年配置30臺左右,按2000萬元臺算,約6億元年市場。其中國產PET-CT僅32臺,整體國產化率10.7%。此外,截止2017年底我國共配置9臺PET-MRI。由于PET-CT產品開發難度大,根據《中國醫學裝備發展狀況與趨勢2018》,2011-16年,PET-CT的市場主要被GPS占據。在“十二五”科技部專項的支持下,以聯影、大基康明、東軟等為代表的國內廠商開始在高端PET-CT產品方面有所突破,我們估計近兩年來國產化率提升明顯。2018年4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其中PET-CT從甲類設備移至乙類設備,意味著PET-CT配置審批由國家衛健委下放到省級衛健委,醫院潛在需求將會得到釋放,加速其走進大醫院,打開成長空間。我們測算截止2017年我國PET-CT百萬人口僅擁有0.21臺,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隨著國產設備發展及配置證的下放,我們估計未來國內PET-CT百萬人口有用量有望達到1臺,按14億人口基數計算,全國將擁有1400臺PET-CT,較2017年新增1100臺左右,按每臺2000萬元計算,即為220億元市場。根據衛健委《關于發布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2020年底,全國PET-CTPET規劃配置710臺,新增377臺,即2018-20年三年間平均每年新增126臺左右,按2000萬臺計算,每年市場規模約25億元。3.3.2膠囊內鏡膠囊內鏡最早在2000年由以色列科學家研究發明,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成為小腸疾病的一線診斷方式。隨著新型膠囊內鏡的出現,膠囊內鏡的適應部位已由小腸擴展到食管、結腸甚至胃。傳統的膠囊內鏡主要依賴自身重力、消化道蠕動或者外部動力系統控制,隨機對消化道進行圖像拍攝,醫生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檢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上述檢查方式主要適用于小腸檢查,是一種被動式檢查方式,并不能實現對膠囊內鏡的主動控制,因此并不適用于容積更大、收縮舒張能力更強、結構更不規則的胃部檢查。隨著內窺鏡微創技術的普及和內窺鏡加工工藝的提高,內窺鏡應用己覆蓋消化內科、呼吸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外科、婦科等科室,成為不可或缺的醫用診斷和手術設備,也是全球醫療器械行業中增長較快的產品之一。全球內窺鏡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根據安翰科技招股說明書,2017年全球醫用內窺鏡市場已達350億美元,預計2019年規模將達4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72%。我國開展內窺鏡檢杳及微創治療的時間較晚,但普及速度非常快,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根據安翰科技招股說明書,2017年我國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己達156億元,2006至2011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5.7%。我們認為目前膠囊內鏡主要用于體檢及普通內鏡的補充替代。我們估計2018年國內體檢約4億人次,據2014中國消化內鏡學術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開展消化內鏡2877萬例(膠囊內鏡5萬余例),按照7-10%的年增速,由此我們估計2018年全國開展消化內鏡4780萬例。根據2014中國消化內鏡學術大會發布的數據,我們估計2012年消化內鏡中膠囊胃鏡的替代率為0.17%,隨著膠囊內鏡的逐漸普及,我們估計替代率逐年提升,我們估計2018年替代率0.6%左右。根據安翰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2018年銷售膠囊內鏡16.95萬粒,76.27%的收入來自美年,我們估計2018年美年使用膠囊內鏡15萬枚,我們估計2018年美年體檢3000萬人次左右,由此估計美年體檢中膠囊內鏡滲透率約為0.5%。悲觀預計,我們估計體檢中膠囊內鏡的滲透率為0.5%,消化內鏡中膠囊內鏡的替代率為1%,則整個市場規模約20億元,樂觀估計未來體檢中膠囊內鏡的滲透率為2%,消化內鏡中的膠囊內鏡的替代率為4%,則市場規模為109億元。國內目前膠囊內鏡公司主要有武漢安翰、重慶金山、基文影像(柯惠美敦力)、奧林巴斯等,其中武漢安翰和重慶金山擁有磁控膠囊胃鏡,操控較方便。3.3.3血管內超聲(IVUS)血管內超聲是通過心導管將微型化的超聲置入心血管腔內,主要用于冠脈系統的診斷,如判斷冠脈狹窄的程度、斑塊性質、術后支架即刻植入效果等。全球IVUS主要有Vocalno及波士頓科學,2014年Vocalno被飛利浦收購,據飛利浦官網,2014年Vocalno收入約4億美元,主要產品有IVUS和FFR。IVUS一般用于PCI,據CCIF2018,2017年全國完成PCI75.3萬例,我們估計國內IVUS整體使用率約10%,約8萬個,僅有Vocalno和波士頓科學兩家,我們估計價格8000-10000元,市場規模約7億元。我們估計美國教學醫院IVUS使用率約20%,日本IVUS使用率高達80%。我們預計國內PCI空間超過150萬例,如果按照20-30%滲透率,假設單價6000-7000元,市場空間20-30億元。2019年開立醫療的IVUS納入創新器械特別審批,期待國產廠家進入這一領域。3.4眼科:角膜塑形鏡角膜塑形鏡是一種特殊逆幾何形態設計的鏡片。通過流體力學效應改變角膜幾何形態,配戴在角膜前部,逐步使角膜彎曲度變平、眼軸縮短,從而有效地阻止近視發展。與傳統框架相比角膜塑形器不僅可以暫時性降低近視度數,還可以長期有效遏制近視加深。由于角膜具有彈性,因此角膜塑形鏡的近視矯正與控制具有暫時性和可逆性,避免了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的潛在風險,因此佩戴角膜塑形鏡是目前視力矯正的最優選擇。據歐普康視2018年報,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人,幾乎是中國總人口數量的一半。我國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在這樣的強大的需求下,2011年到2015年國內角膜塑形鏡市場以年復合44%的速度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全國共有64.3萬人佩戴角膜塑形鏡,同比增長44%。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0-14歲人口2.27億人,角膜塑形鏡適用人群為8-16歲的青少年,照此估算,角膜塑形鏡的潛在客戶群體達1.36億人,2015年市場滲透率僅為0.5%,市場空間較大。根據CDFA數據,目前一共有8個廠家擁有角膜塑形鏡的生產批文,歐普康視和臺灣亨泰光學是兩家擁有批文的角膜塑形鏡的中國公司,2017年歐普康視角膜塑形鏡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26.39%。此外,北京愛博諾德的角膜塑形鏡正在申報生產中。4.創新器械估值:NPV現金流貼現,與創新藥有三大不同我們認為當前通行的創新器械估值還是NPV現金流折現,基于風險調整現金流折現估值法。與創新藥相比,我們認為創新器械的估值有三大不同:1)上市概率P一般更高。一般來說藥品需要進行I、II、III期臨床后經審批通過方可上市,創新藥最終上市的概率僅為11%。我們認為創新器械一般上市的概率要高于藥品,主要因為①器械一般作用較為局部,不像藥品可能影響到身體多個部位,效果和副作用相對可控。②器械作用直觀,比如介入瓣膜、可吸收支架、角膜塑形鏡、膠囊胃鏡等,可以通過體外使用、比較,就能有一定評估,通過動物實驗進行進一步進行判斷,效果不好的產品可以進一步改進,而不是進入臨床。藥品作用機理難以直接觀察,療效、副作用也需要一定時間評估,進入臨床后失敗風險較高。2)爬坡時間長但是渠道壁壘高。器械=技術,新器械意味著新技術,不同器械有不同的學習時間,往往需要專業人員培訓。比如部分分子診斷學習時間相對較短,膠囊內鏡、PET-CT需要熟悉操作和軟件系統,部分心血管創新產品的學習曲線更長,一般醫生人工心臟心室輔助裝置手術的學習時間可能需要數年,左心耳封堵器2014年在國內上市,2017年僅植入2211例,并非市場空間小,而是學習時間較長。國內介入瓣膜2017年上市,我們估計2018年僅100家醫院能夠開展介入瓣膜手術,植入例數1000例左右,放量速度慢于PD-1、安羅替尼等創新藥。但是,由于前期大量培訓醫生,醫生已經熟悉了器械使用,跟企業合作良好,器械的渠道壁壘往往強于藥品。2017年植入的2214例左心耳封堵器中,WATCHMAN占1698例(2014年獲批),ACP占448例(2016年獲批),先健Lambre占68例(2017年獲批),在有兩家競品的情況下,第一家還占據了75%以上的市場份額。創新器械上市早期更應該關注培訓醫院、醫生的數量,而不只是關注收入。3)產品疊代帶來生命周期的延長,價格維護更好,不容易形成專利懸崖。隨著科技和工藝的進步,器械容易產品迭代,如支架經歷過金屬支架、一代藥涂支架、二代藥涂支架、可吸收支架等更新,基因測序儀亦經歷了迭代更新,生命周期較長,不容易出現專利懸崖,產品迭代對于價格的維護也更好。5.風險提示創新品研發失敗風險,新品放量不達預期,新的競爭對手進入風險,醫藥行業政策風險。--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法律聲明:本公眾訂閱號(微信號:海通醫訊)為海通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運營的唯一官方訂閱號,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供海通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使用,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研究觀點交流;普通個人投資者由于缺乏對研究觀點或報告的解讀能力,使用訂閱號相關信息或造成投資損失,請務必取消訂閱本訂閱號,海通證券不會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訂閱號內容而視其為客戶。本訂閱號不是海通研究報告的發布平臺,客戶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過研究報告發布平臺正式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本訂閱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有可能因發布日后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準確或失效,海通證券不承擔更新不準確或過時的資料、意見及推測的義務,在對相關信息進行更新時亦不會另行通知。海通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對本訂閱號(微信號:海通醫訊)保留一切法律權利。其它機構或個人在微信平臺以海通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名義注冊的、或含有“海通證券研究所醫藥團隊或小組”及相關信息的其它訂閱號均不是海通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官方訂閱號。參與評論收藏寫評論表情發布評論行業研報精選關注專業的研報挖掘機,每日提供最新、最及時的精選研報,讓你在熱點啟動前對行業了然于胸總篇數2,407關注人數14,350見聞百科進入首頁戴維斯雙擊朱格拉周期貨幣供應量大衛?所羅門瑞?達利歐比爾?格羅斯日本央行伯克希爾-哈撒韋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最熱文章日排行周排行大學生畢業三年內可“半價買房”!這個省會城市松綁限購華為進軍7萬億產業指出未來投資新藍海嬰兒潮沒了,光棍潮來襲:未來30年中國人口五大趨勢賣一雙鞋賺40倍炒幣真還不如炒鞋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房企融資井噴背后的市場博弈相關信息關于華爾街見聞使用條款版權聲明付費內容訂閱協議聯系我們廣告投放意見反饋信息安全舉報關注我們微博@華爾街見聞郵件訂閱RSS訂閱加入我們招聘專頁下載華爾街見聞聲明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評論自律
關鍵字標籤:痠痛用熱敷墊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