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pe.hexun.com/2017-01-17/187761537.html"
當今社會經濟需求愈發強烈,“預訂”成為了一種風潮。在互聯網時代,出行、娛樂、吃飯都能在互聯網上提前預訂好,甚至連我們的葬禮都能提前預訂了。據BBC報道,最近一個名為Umer的服務將于未來幾個月在俄羅斯推出,俄羅斯用戶只需通過手機就能為剛剛過世的親人或朋友預訂葬禮。 然而,這項服務卻引起了俄羅斯民眾與媒體的反感。除了這個應用自身的一些問題之外,殯葬行業本身的特殊性也讓互聯網的介入必須更加謹慎。其實,近年來在國內外有不少互聯網企業都陸續進入殯葬行業,其本質原因是殯葬行業的一貫暴利,看起來在互聯網方面尚是一片“藍海”,許多互聯網企業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凡事都是有因才有果,殯葬行業的暴利情況也是如此。并且由于殯葬行業本身的特殊性,“互聯網+殯葬”模式道路坎坷,需要克服的問題不在少數。不過,互聯網是有撬動殯葬業壁壘的機會的。 國內外多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受殯葬行業暴利吸引 Umer之所以引起俄羅斯民眾的反感,是由于“Umer”與“Uber”極為相似,而且其商標也像是Uber曾經使用過的。更主要的原因是,“Umer”在俄語中意為“他死了”,這種文字游戲更是招致了俄羅斯網民的厭惡。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媒體對Umer的批判。俄羅斯雜志《RussianArcheologyofDeath》的編輯SergeiMokhov甚至認為,Umer的創意毫無疑問注定失敗。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并不能怪網民和媒體,畢竟殯葬在任何國家都是讓人忌諱的話題。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許多行業都被“互聯網+”介入,國內外一些互聯網企業看中了殯葬行業這片“藍海”,并且紛紛入局。 除了上文提到的Umer之外,國外其他互聯網企業也曾進入殯葬行業。早在2015年,殯葬預訂網站Willing在美國出現,它是美國種子孵化器YCombinator的入駐項目。用戶只需在網站中填寫個人信息、想要的殯葬形式、付款方式等就可完成預訂。 美國的互聯網普及要早于中國,互聯網思維深入人心,加之文化背景開放,因此殯葬行業或許能被“互聯網+”快速撬動并細分,但在中國,這條路就要艱難得多。 2014年,將產品定位為“中國殯葬領域最大最權威的信息和交易平臺”的“恩雪天使”頗受關注,還未上線就拿到了200萬投資。然而好景不長,上線僅一年就關閉。 此外,以O2O+B2B2C模式出現的“存在”、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投資150萬創建的“彼岸”、殯葬電商“一空網”以及“愛佑匯”等服務陸續出現在互聯網中,但它們無一例外地不是早早夭折,便是不為大眾所知。 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政府監管之外,殯葬行業的壟斷壁壘也是重要因素。線下的商家形成了封閉的用戶群體,更容易被用戶認可,對新興電商形成排擠之勢。 另外,產品推廣難度極大。由于這個行業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國人的文化觀念,很難按照傳統的互聯網推廣方式去進行宣傳,一時間難以找尋到合適的推廣渠道。比如“彼岸”曾通過網上明碼標價的方式,希望提供產品與消費服務的透明化。但這種方式不僅遭到傳統店面的排擠,更因其在互聯網中推送信息遭網民謾罵。 最后,這一行業的市場前景不明確。這會讓資本望而卻步,從而使“互聯網+殯葬”的形式在國內發展更為遲滯。 實際上,這些互聯網公司并非意識不到殯葬行業問題頻出,但仍然阻擋不了他們的入局,其深層原因在于殯葬行業的利潤著實可觀,甚至可以用“暴利”加以形容。 殯葬行業“暴利”情有可原,性質特殊市場調控為主 盡管“死亡”是國人最為忌諱的話題,但在中國,殯葬行業無疑是“朝陽產業”。據統計,我國每年都有將近1000萬人口死亡,并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而親人離開的悲慟往往能讓人們不去計較金錢問題,不惜一擲千金也要送離世的人風風光光地走完最后一程,在某些地區,“薄養厚葬”甚至普遍成為了一種“風尚”。 除此之外,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更使得殯葬產業呈現增長趨勢。 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超出2億,人口老齡化速度為16.5%。平均每死亡一人就需支出10000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我國殯葬業消費將達到6000億,2023年達到萬億級別。 為什麼殯葬行業如此暴利?壟斷是根源,國人的觀念與風俗是助長暴利的動力。當然,也有一些“趁火打劫”的無良商家漫天要價,但深究起來,除了壁壘之內的服務,殯葬行業其實并非想象中的那樣暴利,或者說,這些“暴利”都是情有可原的。 實際上,大部分關于殯葬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并不高。利益的高低總是與服務并存的,這一行業本身就自帶特殊性質,不被廣大國人認可,而且無論是服務還是商品都屬于低頻需求。若無利益驅使,很難讓相關從業人員堅守這個行業。 殯葬從業者的心酸是外人無法知曉的,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必須立刻趕赴現場。并且行業要求極高,在現場,每句話、每個動作、每個決策都不容許有一點失誤。生死之事最大,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失誤之后他們還要承擔被無視、被誤解的委屈。 有人覺得搬尸貴、穿衣貴、化妝貴,但這些事情本身就是極犯國人忌諱的。而且現在普通工人搬東西或是新娘化妝的錢也不便宜,更何況死者為大,不是誰都敢去觸碰遺體,更不是誰都能做好最后告別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殯葬業的工作人員值得我們尊敬,也應該得到更多的利益。 目前,殯葬相關制造業的利潤已經被壓制到極低的地步,技術壁壘也近乎于無。所以對于殯葬行業,我們應該有一個公正的看法,價格高是由于其所包含的服務內容值得那樣的金額,所以才會給外界一種所謂“暴利”的感覺。 因此,每當有新人被“暴利”吸引入局之后,才發現這個行業并沒想象中的那樣好做。 缺乏監管讓殯葬業成為了完全依靠市場調節的領域,競爭極度激烈,很容易賠本,這可能也是“互聯網+殯葬”模式做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當然,壟斷也是確確實實存在于這一行業之中的,尤其是在墓碑這個環節。殯葬管理者介入生意,信息不對稱讓墓碑像房地產一樣被炒出“天價”,而且也在其他項目上趁機加價,讓國人直呼“死不起”。 由此可見,“互聯網+殯葬”模式自身存在問題,實現道路坎坷。但起碼,它能撬動行業內的壟斷現象。 “互聯網+殯葬”之路坎坷,但并非全無機會 之前網上出現過一篇名為《對于殯葬類APP“死了么”的奇葩設想》的趣文。文中假設了一款名為“死了么”的互聯網殯葬類APP,并設想了“一鍵下葬,云盡孝”、“滴滴一下,馬上出殯”、“打開附近的墳,尋找更多小伙伴”、“墓碑第二塊半價”等功能,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篇文章并無冒犯之意,只是針對近年來“互聯網+殯葬”的形式略作調侃而已。更大膽的猜想是,隨著互聯網思維逐漸介入殯葬業,其中一些有趣的猜想說不定會變成現實。 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殯葬”的形式在國內要推廣起來確實很困難,但起碼它能夠在壟斷現象嚴重的殯葬行業中敲出一絲縫隙,讓“死不起”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對于殯葬行業來說,互聯網的介入或許能促成新一次的產業轉型升級。 殯葬行業上一次的升級在于墓葬方式的改變,土葬變為火葬,占地少、安全規范,導致當前行業內的普遍做法是將骨灰盒埋葬在陵園的小墓地之中。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逐漸開放,這樣的小型墓穴或許會退出消費級市場成為富人特權,實際上現在就已經呈現出這種趨勢。 我們不妨大膽的預測一下,隨著互聯網思維及互聯網企業的介入,未來的殯葬業也許會以骨灰保存的形式為主,而關于死者的祭祀緬懷或許會更多地基于互聯網形式,甚至可能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出現緬懷已故親友的VR或AR體驗平臺。 從本質上來看,互聯網的介入沿襲了火葬形式并替代了土葬內核,能夠更加縮小占地面積并節約更多成本。互聯網的開放性能夠有效打破殯葬行業的壟斷壁壘,讓被壟斷的服務價格更加平民化,消費級市場用戶應該是“互聯網+殯葬”模式努力的方向。 總體來看,“互聯網+殯葬”模式并不容易實現。殯葬業歷史悠久,并涉及到諸多文化、民俗以及倫理方面的問題,更何況這種改變還動了許多人的“蛋糕”。因此,“互聯網+殯葬”模式為市場和大眾所接受還需走過一段非常坎坷的路途。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這種改變還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作者介紹:文東方亦落】(責任編輯:趙然HZ002)
關鍵字標籤:定型化生前契約
|